首 页  |  杂志概况  |  封面人物  |  名家风采  |  艺苑杂谈  |  名家鉴赏  |  人物推荐  |  收藏天地  |  文化资讯  |  名家工作室  |  名馆推荐
 
 艺苑杂谈
   · 艺苑杂谈
>>更多
 
 
  • 中国艺术博览(201802)
  • 万福攸同郭子良书法集
  • 中国艺术博览(201712)
  • 中国艺术博览(201702)
 
 杂志订阅
查看往期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首页 > 艺苑杂谈 > 艺苑杂谈
 

山谷草书“十美”

                                                    文|游有方

山谷道人黄庭坚,当称草圣与诗仙,

瑰玮文章孝友行,千载谁与伯仲间。

山谷之书自成家,绝尘脱俗韵味佳,

融篆入草气高古,奇崛劲健更堪夸。

黄龙山中得三昧,脱胎换骨似蝉蜕,

笔墨由心凭挥洒,逸气峥嵘叹神鬼。

为画满纸何精妙,章法线条尤独到,

长枪大戟随开阖,饥鹰渴骥任飞跑。

意溢笔摇难揣臆,欲续还断无端倪,

跌宕盘旋合律吕,欹侧争让见妙理。

诡谲倒翻如来印,恣肆直比庄周文,

板桥惊叹无非竹,南海盛赞谢风尘。

山谷生前何潦倒,身后名如星斗耀,

徽宗高宗皆粉丝,枝山衡山齐拜倒。


君不见  

花气薰人芬未沫,砥柱铭帖价连城,

山谷泉下若有知,应笑世人太痴情!

《砥柱铭帖》.jpg

    二年前,我的外甥买了一套精美的《黄庭坚书法全集》送给我。在饱览黄庭坚书法之后,我在扉页上写下了这首歌行《读山谷草书》。

    对黄庭坚,我是崇拜得五体投地,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是“一小四大”,即小神童,大孝子,大诗人,大学者,大书家。

    小神童。黄庭坚出生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即公元1045年,字鲁直。《宋史》记载:“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黄庭坚七岁就会写诗,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垅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大孝子。黄庭坚十四岁时,父亲即病逝。黄庭坚侍奉母亲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为母亲洗涤便桶,几十年如一日,毫不倦怠。《宋史》载:“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后人编绘的《二十四孝图》,最后一位就是黄庭坚“涤亲溺器”。

《经伏波神祠帖》.jpg

    大诗人。黄庭坚诗宗杜甫,年青时就小有名气。《宋史》载:“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当时还有一位早有诗名的陈师道,及见黄庭坚后,把自己以前的诗全部烧掉,要向黄庭坚学诗。后来以黄庭坚为首的诗歌流派,就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江西诗派”。 黄庭坚“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主张成了“江西诗派”的诗歌创作主导思想。“江西诗派”的影响遍及两宋,其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黄庭坚存世的诗词近二千首,英笔奇气,杰句高境,一洗唐调,迭出新意,具有鲜明的艺术独创个性。苏东坡以为“一代之诗,当推鲁直。”黄庭坚自称“是僧有鬓,似俗无空,作梦中梦,见身外身”。所以,他诗中那清妙高远的禅味最让我心仪。“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禅心点点三渊静”;“花气薰人欲破禅”;“庭前柏树祖师意,竿上风幡仁者心”;“鱼游入世网,鸟语入禅味”……这样的妙句在黄庭坚诗中举不胜举。前人说:“诗到江西别有禅”,信哉斯言!

    大学者。黄庭坚五岁就已诵五经,终身好学不倦。他曾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面人亦言语无味。”其于哲学,精于儒,深于禅,通于老庄,且融三家为一体。其于史学,校定《资治通鉴》,编写《神宗实录》,有“黄太史”之称。我最佩服的是,黄庭坚不仅胸罗万卷,而且极富生活情趣,爱围棋,擅香道,精品茶。他的“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应是描述下围棋的最佳诗句!他不但爱品香,会调香,而且留下了“一柱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等诗句,还写了《香之十德》。他十分爱品茶,特别是我老家福建建瓯的“建茶”。在他的全集中,咏茶的诗文比比皆是。他有一首《满庭芳》词,就是咏建瓯“北苑茶”的:“北苑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这样的大学者,能不让人钦佩吗?

    大书家。据说黄庭坚周岁“抓周”时,对面前陈列的金帛等物无动于衷,“先弄墨”,这是否已预兆他日后必以翰墨知名呢?“随人作计终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黄庭坚凭着深厚的传统功力和非凡的创新精神,在楷书、行书、草书这三大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跋寒食帖》.jpg

    在楷书领域,黄庭坚大胆地将魏晋遗风与唐人法度巧妙融合,形成一种兼具行书意味的独具一格的楷书风貌。大家都知道,楷书,尤其是大楷,是宋人的弱项,蔡襄被苏东坡推为“本朝第一”,但近代书法家李瑞清却说蔡襄“无一笔不从鲁公出,无一笔不似鲁公。”此语应该是褒中有贬。黄庭坚则不然,但也学颜,但还从柳公权,从《瘗鹤铭》、从北碑中汲纳养分,寻求借鉴。他把颜体加以改造和发挥,写出了中宫紧缩而又四向辐射,剑拔弩张而又奇险欹侧的极具动感的黄体楷书。代表作有《经伏波神祠帖》等。

    在行书领域,无论是简扎小行书,还是大字行书,黄庭坚都写出了自己的个性。简扎小行书既承继了二王不激不历,平和遒媚的风神,又融以自己的灵动翻腾,无拘无束的意韵。平淡中见顾盼之姿,沉稳中显率放之情。大字行书则更加笔势飞动,跌宕起伏,豪迈自由,神完气足,完全是黄山谷自家风貌。其中《东坡寒食诗跋》堪称精妙绝伦之逸品。写得十分自信、自如、自由,有人称为“天下第一跋”。此跋与东坡《寒食诗帖》恰成中国书法史上的完美“合璧”。

     当然,黄庭坚书法成就最大的还是在草书领域。书史上张芝是第一个被称为“草圣”的,但他像金庸笔下传说中的武林高手,江湖辈分很高,却神龙见首不见尾。他的传世作品仅一帧《冠军帖》,还有专家认为是赝品。第二个被称为“草圣”的是张旭,但也像金庸笔下“酒添一分,功夫也增一分”的武林高手,无酒量者似乎只好望之兴叹。而且他那被赞得神乎其神的《古诗四帖》,据说是宋人托名之作。黄庭坚的草书传世作品目前所见有19幅,其中好几幅是巨幅长卷,蔚为大观。他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整套草书创作理念很独到,对后人很有启发性。所以我心中的草圣是黄庭坚。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曾提出魏碑有“十美”。这里不妨学学“南海作派”,我认为黄庭坚的草书至少也有“十美”。

    1、人格美——“平生风义最雍容”(注1)

    书如其人,欣赏黄庭坚草书,字里行间仿佛都透发出一种正直、坚强、昂扬、洒脱、自由的人格精神。黄庭坚有句名言:“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黄庭坚从小即严于律己,时时不忘砥砺名行。所以苏东坡第一次见到黄庭坚诗文即断言:“此人如精金美玉。”元丰八年,苏东坡接到翰林学士的任命时,写了一份《举黄庭坚自代状》:“蒙恩除臣翰林学士,伏见某宦黄某,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玮之文妙绝当世。举以自代,实允公议。”黄庭坚一生艰苦备尝,少年失怙,中年丧妻,老年流放,有时甚至无米举炊。但他“贫不能畏,贱不能忧,以身引道,如水行舟。”总是保持着乐观洒脱的心态。据《豫章先生传》记载:绍圣元年,朝廷将黄庭坚贬到黔州,“命下,左右皆泣,公色自若,投床大鼾。”黄庭坚草书中显示出的人格魅力,令后人赞叹不已,那个昏庸的宋徽宗,曾亲笔书《元祐奸党碑》碑额,后来却成了黄庭坚书法的粉丝。他说:“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

《花气薰人帖》.jpg

    2、古典美——“风流犹拍古人肩”

    黄庭坚受父亲影响,留心三代钟鼎彝器和秦汉金石刻字,精研六书,喜作篆籀。董其昌、王文治等都认为篆书有“龙德”之美。王文治说:“汉人刻印……缩寻丈于尺寸中,屈伸变化,有龙德焉。”龙变化莫测,既可潜隐,又能腾飞。黄庭坚把这“龙德”之美,在他的草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从三代篆籀中,领悟到一脉相承的笔法规律,并融通应用到楷、行特别是草书中。他非常自负地说:“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耳。不知与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独长史、永州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融篆于草,使山谷草书洋溢着一种浑穆苍茫而又烂漫天真的古典美。元代张雨心悦诚服地说:“山谷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3、雅韵美——“人间俗气一点无”

    韵是一种冲和玄远的艺术境界。如撞金钟,响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婉转,声外之音有无尽回味之地。韵之雅者,绝尘脱俗,不滞于物,洒脱自如。黄庭坚在草书境界的追求上,极力主张“韵胜”。他说:“笔画各系其人工拙,要须其韵胜耳。病在此处,笔墨虽工,终不近也。”韵胜,则必须去俗。古人云:“夫俗者,恶之先;韵者,美之极。”黄庭坚有句名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然而很有意思的是,一生忌俗、恶俗的黄庭坚,其早期草书却被苏东坡、钱穆父这两位长辈评价为“近于俗。”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黄庭坚早期草书师从周越。周越的职务是膳部员外郎并知国子监书学,也就是皇家最高学府专门负责书法教学的重量级人物,其草书名重一时,黄庭坚中年以后跋周越草书,就直截了当地说他“劲而病韵。”他还说:“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李白忆旧游诗帖》_4.jpg

    自从发现自己草书中有俗气后,黄庭坚不断地自我反省,不断地自我扬弃,特别是黄龙山参禅悟得“草书三昧”后,便更加努力追求“韵胜”。浴火重生后的山谷草书,已臻超凡脱俗大雅之境。明代祝允明是山谷草书之知音,所以评得最到位:“双井之学(注2),大抵韵胜,文章诗学书画皆然。姑论其书,积功固深,所得固别,要之得晋人之韵。”就连十分挑剔的康有为也说:“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多端,深得《兰亭》三昧,至其神韵绝俗……”

    4、禅意美——“禅心点点三渊静”

    与周越划清界限后,黄庭坚有五六年不以草书示人,他在反思,在求索。绍圣元年,在黄龙山居住时,得祖心晦堂指点参禅师道,顿悟佛法与人生,在书法艺术上亦豁然开朗,一超直入如来地,忽得草书三昧。这是一个从渐修到顿悟的飞跃。他觉悟到“前所作太露芒角”,所以才“近于俗”。顿悟后的黄庭坚,心灵澄彻,无滞无碍,将艺术与佛理打成一片,进入宇宙万物合一的涅槃境界。因缘巧合,此时他又得张旭、怀素、高闲等人的墨迹,心领神会,尽得前贤笔法之妙。他把笔法和禅融合了起来,他说:“书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

    黄庭坚又开始了草书的创作,并且渐入佳境。心中的禅悟,化为笔底的禅意,如华严法界,万斛泉源。他自己也十分得意:“如此草字,他日天上玉楼中乃可再得耳。”

    5、自然美——“梅花破萼便春回”

    自然美有两层含意,一层是师法自然,得天地之美。黄庭坚曾以“北风古树折巅崖,苍烟寒藤挂绝壁”来形容草书。他被贬到四川时,“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从中悟到草书的行笔技巧。他还说:“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自然美的另一层意思,是顺其自然,得天真之美。这种美,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雨润草长,梅破春回;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黄庭坚黄龙悟道后的草书,自觉“毫端已与心机化”,已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化境。他在一幅题跋中写道:“老夫之草书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曾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

    黄庭坚这种自然美的审美取向,和他的老师苏东坡是一脉相通的。苏东坡也说过:“吾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所以苏、黄的书法作品中都充满着天真烂漫的气息。清代刘墉对苏黄的这种天真气息称羡不已,他在一首《论书绝句》中赞道:“苏黄佳气本天真,姑射丰姿不染尘。笔软墨丰皆入妙,无穷机轴出清新。”

    6、图画美——“天开图画即江山”

    黄庭坚称自己写草书是“为画满纸。”他把书法的全部要素和手段都调动起来,匠心独運,“点铁成金”,用绘画理念经营草书的点、线、面构成,使自己的草书作品洋溢着浓烈的图画美。

    山谷草书的图画美首先表现在章法的绝妙。黄庭坚不愧是书法空间构建的大师,欣赏他的草书,他那出神入化的空间组合每每使人击节赞叹。对此,邱振中先生在《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有一段精辟的分析:“黄庭坚刻意将被粉碎的空间进行新的组合,这是用杰出的智力精心安排的结构,出人意表,别开生面,并启发人们去寻找那一切尚未被征服的空间。不过,已使他的作品中,空间节奏超过时间节奏而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对唐代草书的重要修正。”

《李白忆旧游诗帖》6.jpg

    山谷草书的图画美还表现在独特的结字风格。他的结字,基本上是欹侧取势,并自由而放肆地伸手展脚,笔划穿插飞纵,恍如惊蛇入草,造成奇行飞动的小空间。这小空间之美为大空间之美锦上添花。对此,黄庭坚自己也颇为得意,他的一首《墨蛇颂》称:“此书惊蛇入草,书成不知绝倒。自拟怀素前身,今生笔法更老。”五百多年后的郑板桥则惊叹道:“与可画竹,鲁直不画竹,然观其书法,罔非竹也。瘦而膄,秀而拨,欹侧而有准绳,折转而多断续。吾师乎!吾师乎!”

    7、气势美——“逸气峥嵘驰万马”

    狂草最吸引人眼球和震撼人心魄的是其气势。历代狂草大家之作品皆气势夺人,但仔细辨之,其气势有同亦有异,张旭主要是颠气,怀素是狂气,杨维桢是野气,徐渭是愤气,董其昌是清气,张瑞图是锐气,傅山是奇气,王铎是魔气,黄庭坚则是逸气。

    黄庭坚的草书,不像张旭那样如狂飇疾电,鬼神皆骇,也不像怀素那样如大江东去,一泻千里。我观黄庭坚草书,觉得每个字都像一朵朵形状各异的浪花,或轻摇微荡,或汹涌激荡,或盘旋回荡,相推相激,跌宕起伏,共同形成奔腾向前的合力,速度不快却势不可挡。

    黄庭坚虽师法怀素,但怀素是靠快速流畅的行笔来造势,如李白《怀素上人草书歌》言:“吾师醉后倚绳床,须叟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而黄庭坚则靠沉着振荡的行笔来造势,速度慢得多,笔毫与纸张的摩擦力也大得多,所以线条质量也高得多。就像蘸了水的皮鞭似的,坚韧而有力。在历代草书大家中,黄庭坚线条质量应是首屈一指。以相对迟缓的时间流动,而能造成奔逸的空间效果,以理性的安排而能造成磅礴的气势,让人不得不佩服黄庭坚的高超艺术。

    8、倔劲美——“铁树枝头花也开”

    黄庭坚在其他方面早慧,书法上却属于大器晚成,其草书作品也是在生命的最后十年才成熟。而这十年,正是其颠沛流离的十年。苏东坡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庭坚也可说“问汝平生功业,黔州戎州宜州。”这十年间,他虽然不断地被流放奔波,但一直操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开启晚年萧散简远、任运随缘的人生新境界。

    在黔州时,他自己耕地种菜,筑室蔽雨,自称“已为黔中一老农耳。”但这段时间他创作了《砥柱铭卷》(此作2010年拍出4.368亿的天价)、《廉颇蔺相如列传卷》(此作全长18.224米,是宋以前中国书画最长作品)、《李白秋浦歌并跋》。

    在戎州时,他将居室取名“任运堂”,左右两室分别名“槁木寮”、“死灰庵”,吃斋喝粥,过着僧人的生活。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虽大部分湮没,但存世作品还有《诸上座帖》、《花气诗帖》等。

在宜州时,是“除名,编管”,即剥夺一切政治权利,按罪犯管制。他住的是“上雨傍风,无有盖障”的破房子,屋旁则是喧闹肮脏的集市和屠宰场。但黄庭坚泰然处之,取破房名曰“喧寂斋”。这段时间创作了《李白忆旧游诗卷》。

    黄庭坚这种坚韧不拨的精神,反映在草书作品中,就形成了倔劲的风格。观其草书,如逆风飞行的雁阵,如顶浪航驶的艨艟,如拖着犁耜前进的拓荒牛,一股倔强之劲跃然纸上。

    9、诡谲美——“千变万化皆天机”

    狂草总能给人一种梦幻般的诡谲美。这诡谲,是在法度之中,出意想之外。是韩愈所说的“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黄庭坚草书的诡谲美来自他用笔的神妙变化,他追求的笔法境界是:“比之古人入则重规叠矩,出则奔轶绝尘。”黄龙山悟道后,他对笔法的把握可谓达到超迈神奇的地步,正侧起倒,绞转扭错,提顿逆顺,无不得心应手。其线条律动极少一气贯穿,甚至一字之中也多处断开,似乎连笔势都不连接,但奇妙的是视觉感受仍是奔腾不息。这种诡谲的效果确实是黄庭坚的独创。

    金代的赵秉文对黄庭坚草书的诡谲美有一段描述:“涪翁参黄龙禅,有倒用如来印手段,故其书得笔外意,如庄周之谈大方,不可端倪;如梵志之翻着袜,刺人眼睛……恢诡谲怪,千变万状。”明代文人画的开创者沈周在观赏《李白忆旧游诗卷》后大为赞叹:“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三昧。此笔力恍惚,出鬼入神,谓之草圣宜焉!”

诸上座帖.jpg

    10、老辣美——“临深槁木饱风霜”

    笔法的沉稳老到,人生的饱经风霜,使黄庭坚草书呈现出独特的老辣之美。

    其表现之一是“随意倾倒”。黄庭坚自评晚年书云:“如老病人扶杖,随意倾倒,不复能工。顾异于今人者,不纽提容止,强作姿态耳。”明代王世贞对这种“随意倾倒”还作了具体解析:“以侧险为势,以横逸为功,老骨颠态,种种槎出。”把字的随意倾倒,作为一种美学追求,而且在书法实践中表现得如此神妙绝伦,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朱熹也叹服道:“山谷宜州书,最为老笔,自不当以工拙论。”

    其表现之二是“从心所欲”。孔夫子自称七十之后从心所欲,不逾矩。黄庭坚于黄龙山悟道后,可谓从草书的必然王国迈进了自由王国,心手相应,随意挥洒,不计工拙,不畏人讥弹。他有首《鹧鸪天》词,正写出了此种境界;“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对黄庭坚这种从心所欲,乾隆皇帝也很欣赏,他在一首题为《书法中最喜黄庭坚笔意因而有作》的长诗中,从东晋说起,一直说到宋元,最后称:“就中名迹夥,唯爱鲁直叟。倜傥无安排,潇洒绝尘垢。譬如百尺松,孤高少群偶。信笔一规摹,运腕忘妍丑……”

美,主要还是人心灵的感受。黄庭坚的书法,得到很多人的赞扬,但也受到一些人的贬损甚至否定。例如,著名的《书法雅言》的作者项穆就尖锐的批评道:“鲁直虽知执笔,而伸脚挂手,体格扫地矣。”清代钱泳更干脆地表示:“山谷之诗与书皆不可沾染一点。”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看,只能归结为审美理念的差异,因为黄庭坚的人品无懈可击。最典型的是朱熹,他的议论更有意思:“黄鲁直自谓人所莫及,自今观之,亦是有好处。但自家既是写的如此之好,何不教他方正,须要凭欹斜侧甚?又他也非不知端楷为是,但自要如此写;亦非不知做人诚实端懿为是,但自要恁地放纵。”他还把苏东坡也扯了进来,感叹:“字被苏黄胡乱写坏了!”这一段公案,且留待他人去评断吧。


注1:十美所引诗句皆出自《黄庭坚全集》

注2:双井乃黄庭坚故乡江西修水县双井村




关键词: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中国艺术博览杂志社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929407417@qq.com
电话:010-63012099
地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7号207 京ICP备160263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