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杂志概况  |  封面人物  |  名家风采  |  艺苑杂谈  |  名家鉴赏  |  人物推荐  |  收藏天地  |  文化资讯  |  名家工作室  |  名馆推荐
 
 编辑推荐
   · 编辑推荐
>>更多
 
 
  • 中国艺术博览(201802)
  • 万福攸同郭子良书法集
  • 中国艺术博览(201712)
  • 中国艺术博览(201702)
 
 杂志订阅
查看往期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首页 > 编辑推荐 > 编辑推荐
 

为什么艺术品收藏和投资是两个概念

文/纪太年

在艺术市场概念里,收藏和投资经常并列排在一起,许多人认为是一回事。收藏家的名声听起来高大上,大部分玩字画的人喜欢带上收藏家帽子,各地官方或半官方机构也迎合这种时尚之风,纷纷成立收藏家协会,到处招兵买马,一时间人人都是收藏家。如同现在称某人为著名画家、艺术大师一般,帽子大得吓死人。收藏的概念在当下明显被宽泛化了,门槛进一步降低。人们最初印象中,只有收藏领域有重大建树的人方可成为收藏家,如今连玩烟标、门票甚至名片都成了藏家,极大破坏了收藏的纯粹性。文学中有种体裁叫散文,原先非常考究,对语言要求很严格。现今除了小说和诗歌,似乎都可以放到散文范畴里,像一个大箩筐,不管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将天然美少女演变成蓬头垢面的妇人。收藏和投资各有各的内涵,虽然中间有重叠部分,但都是独立学科。收藏和投资具体表现为:

目的不同。真正的收藏家对其藏品爱之入骨,魂牵梦萦,时时牵挂之,无一日不可无此君。明代的江南收藏家吴洪裕购进《富春山居图》之后,专门建造富春山居楼,珍藏这幅稀世珍品。每有闲暇便置身楼中,细细品味,数日而不知疲倦。大收藏家庞莱臣获明贤一纸,恒数日欢,对艺术品的喜爱远远超过家人。抗日战争时期,大画家徐悲鸿巧遇《八十七神仙卷》,立刻请人篆刻“悲鸿生命”印章,压于画上。每有鸿儒嘉宾来访,徐悲鸿常常拿出来与众人共欣赏。谁知来宾中间有歹人,《八十七神仙卷》一度失窃,徐悲鸿整日惶惶惑惑,仿佛丢了魂一般。收藏家徐邦达购入王石谷一幅山水立轴,连续观看三天,方走出书斋,大呼过瘾。这一类收藏家对艺术品心怀虔诚,倾注毕生心血。投资艺术品的人,主要目的是赚钱,谁的作品利润空间大便盯上谁。股市有部分理论经常被借用,如买涨不买跌、热点转移、庄家和散户等等,当年面对潘天寿、黄宾虹等艺术大家,相当多的投资人表现出极端的冷漠,原因在于投资他们的作品不赚钱。

做法不同。喜欢收藏的人,是用欣赏眼光看待艺术品,是一种艺术消费,愉悦身心,突破了物质层面的局限。作家老舍也是一位著名收藏家,写作之余,最大的享受便是观赏名家名作,觉得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能消除疲惫。每逢节假日,老舍夫妇都会拿出一定时间将墙上悬挂的作品换上一茬,然后邀上三五知己,泡茶一壶,或小酌几杯,在轻松浪漫清谈中,以画为题,吟诗作文,风流倜傥,无限惬意,可称之为当代兰亭雅集。投资艺术品的人,每当购进一件艺术品马上考虑转手能赚几许,是做长线、中线还是短线?长线压在手里时间长一些,以时间换价格。短线打时间差,地域差,信息差,去年进今年出,春进秋出,甚至早晨进晚间出。频繁奔波于各地,利用不同地域的价格差异进行串货,例如到珠三角购买长三角画家作品,然后在长三角出售,反之亦然。信息差,利用信息不对称,自己信息源广的特点,尽量压价,快进快出。

图片1.jpg

纪太年作品

实力不同。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总结出藏家要有三个特点:一为懂行的政界要人,二为商界巨贾,三是艺坛名流。这三类人,容易收藏重量级作品,且每每有所得。收藏一直被认为是富人游戏,没有一定经济实力,想成为藏家,特别是大藏家,有一点痴人说梦。民国时期著名的收藏家有张伯驹、张学良、溥儒、袁克文、吴湖帆、张葱玉等,看看他们藏品,看看他们身份、地位、财富、研究成果等,就会明白自己和对方差距有多大。明代收藏家顾文彬,在京做官时,松筠庵的和尚心泉拿来智永草书《千字文》,真草相间,后面有董其昌的跋。顾文彬确定为真迹后,立刻倾囊购归。《过云楼书画记》记载,顾家办了很多实业,不少利润用来收藏艺术品,“累世收藏,枕乐不怠。溯道光戊子,迄今丁卯,百年于兹。”数代人心血,方营造成一个收藏家族,名噪江南一时。投资艺术品,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有钱少的套路。坊间曾传言,某厂矿企业蓝领工人利用零花钱长年累月投资艺术品,数十年不辍,收益也相当可观。他的最大特点是捂得住,尽量让艺术品在自己手中滞留的时间长一些,这也是他和另外的投资者不同之处,也是他取得投资成债的核心所在。

结果不同。相当多的藏家观赏愉心的过程中,旁征博引,深入研究,其中还有少数人著书立说。顾文彬除了《过云楼书画记》,还有《过云楼初笔》《过云楼再笔》。历史上留有专著的收藏家数不胜数,一部中国艺术史同时也是收藏史。在遗留下来的众多典籍中,能看到藏家在收藏过程中的艰辛、喜悦,百态人生。还有部分藏家胸怀宽广,独乐不如众乐,将耗尽心血征集来的作品无偿捐赠给博物馆、美术馆等相关机构,造福社会。庞莱臣后人便将其收藏的部分作品无偿捐赠给南京博物院。黄养辉先生也将自己的藏品分批捐赠给无锡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等机构,彰显藏家的高风亮节。投资者有时也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卖上高价,兜售作品时的一种佐证。我们在一些珍品上面经常会发现某某藏家的收藏印,能够大致了解珍品的流传过程,传承有序。很少知道珍品被哪一个掮客所拥有过,也不知道历史上哪些投资者是有名的掮客。

部分投资人经过数十年努力,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迈入收藏家行列,但总是摆脱不了投资人逐利心态。我个人观点是,在收藏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投资理念,或是在投资过程中加入收藏元素,显得高大上一些。这样的做法似乎显得更好,但千万不要随便把自己当成收藏家,否则会闹出笑话。

(纪太年 美术评论家、艺术品投资专家。本文为《中国艺术博览》独家专稿)



关键词: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中国艺术博览杂志社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929407417@qq.com
电话:010-63012099
地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7号207 京ICP备160263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