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杂志概况  |  封面人物  |  名家风采  |  艺苑杂谈  |  名家鉴赏  |  人物推荐  |  收藏天地  |  文化资讯  |  名家工作室  |  名馆推荐
 
 名家鉴赏
   · 名家鉴赏
>>更多
 
 
  • 中国艺术博览(201802)
  • 万福攸同郭子良书法集
  • 中国艺术博览(201712)
  • 中国艺术博览(201702)
 
 杂志订阅
查看往期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首页 > 名家鉴赏 > 名家鉴赏
 

徐生翁的字——“真丑”

文|胡越

徐生翁,一位真正书法艺术探索意义上的艺术大师,是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不容忽视的人物。他的字,“真丑”。

艺术大师,在国内乃至国际都是一种泛滥状态。时在“丑书”闹得沸沸扬扬之际,以拙见论述一二,以期抛砖引玉,得大家之畅言。

意大利文学评论家、美学家翁贝托·艾柯在其《丑的历史》一书中讲,媚俗之人不能只用审美标准来衡量,因为他已经是一个有心造恶的罪犯。一个媚俗之人,追求的不是美,而是美的效果,这是美学上的罪恶。而且媚俗总在价值解体的历史时期格外繁荣,而这样的时期,是以罪恶感和焦虑感为基础的。如此看来,媚俗还仅仅是“不够艺术”这么简单吗?梵高在创作《星空》这幅画的时候,完全处在一种自我表达的状态中,他并没有去考虑画廊老板是否会喜欢这种颜色,他只考虑这种配色是否符合他心中的艺术理想。而在梵高出名之后,模仿他画作来挣钱的人,就是媚俗。

1bc4f549b02b6580.jpg

徐生翁作品

媚俗不等同于丑。丑是一种艺术形态,而媚俗绝非艺术,想要脱去媚俗,最核心是要具有原创性。如何具有原创性,就是一个漫长的探索。

1921年,徐生翁为绍兴古寺题写“开元寺”三字榜书。这一下炸开了锅,是美是丑,众说纷纭。“天呐,这字这么丑还写这么大。”“这字真乃逸品”。各花入各眼,你完全无法去评断对错。美或者丑,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会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产生改变。但是,“书坛泰斗”沙孟海回宁波,都要忙里偷闲绕道一睹风采。海上大家邓散木以联相赠,又在《新民晚报》撰文赞其独到的书法美感。绍兴词人王素臧从朝入暮,废寝忘食,洋洋洒洒诗一句:“三百年来一枝笔,青藤今日有传灯。”你说徐生翁的字如何?

200947h8zk3zo88smhb8oc.jpeg

徐生翁作品

吼书、盲书、射书······,当代书坛可以说是热闹得很。我并不想认为这些是在哗众取宠,我愿意把他们当做是对书法艺术变革的种种探索。今天的书坛,有熟练的技巧,有千奇百怪的样式,有冲击视觉的排章布局,这恰好凸显的是内心的茫然与文化精神的匮乏。书法之所以流传不衰备受推崇,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艺术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基质及鲜明的时代精神。这三点缺一不可。西方文化对我们的冲击除了艺术视角的改变,还有我们对民族文化的否定,自身传统文化学习的缺失使得书画艺术欣赏越来越困难,美盲的人大行其道,给传统艺术带来迷茫与煎熬,这个时代的艺术工作者面临着更大的思想冲击、外在诱惑,内心也就越挣扎,从而不自觉的脱离传统文化成为无源之水的改造,商品经济越是发达,精神文化越是失落,社会责任感与文化使命越淡漠,这样的审美追求与精神缺失,只会让书法艺术在时代里面目全非。层出不穷的新奇怪异探索,接踵而至的五花八门展览,这些热闹的背后是否有人真正在反思:我们对书法艺术的探索是浮于其表还是传承开拓,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书法艺术?而我们又在历史洪流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00948efgze09um0n4894f.jpeg

徐生翁作品

这个时代对书法艺术的探索,太多的流于形式,他们探索路上的产物,在没有脱去媚俗以前,不能称之为艺术。也正是因为这样,徐生翁的艺术精神就显得尤为可贵。

真丑,是一种精神。真,是笔墨精神;丑,是不随波逐流的个性价值的肯定。我们所缺少的正是溯源的真,流于形式的表达终究是俗。不仅如此,我们的艺术正处在低价值的时代,不仅流俗且千篇一律毫无生气,莫说个性,学几乎近于无差别。这个时代需要“真丑”,需要徐生翁这样的精神人物,他对于艺术史的影响远比其所开创的“真丑书法”更具时代意义。

徐生翁原本并不姓徐,据沈定庵先生所著《定庵随笔》和《徐生翁年表》中可知:1875年,清光绪元年,农历正月初一,在绍兴檀渎村(现属绍兴市袍江开发区)一个农民家里,徐生翁出生。其父亲当时在绍兴城区某商店担任文牍。早年因寄养外家,故名李徐,号生翁。中年时改署李生翁,晚年始复姓徐,仍号生翁。他十岁才入私塾,不到一年,便因家贫及耳背、目疾(近视)而辍学,在家自习书画,从颜字入手,十三岁时于颜字已有一定根基。稍长,从邻居藏书家周星诒(1883-1904)指导,书法、文学修养大为改观,书法由习颜转轨于汉魏六朝诸碑。 

200948i9tibtt9097t8yyt.jpeg

徐生翁作品

就人物经历而言,学书历程与常人并未多大差别。有差别的是,他年幼便耳背目疾辍学在家,未曾得到正统意义上的教学。这点能在其81岁时自撰《我学书画》一文中得到应证:“十岁始就私塾读书,塾距家远,往返不便,父复早卒。家多事故,断续不到一年废学了。没有学过生意做过其他事业。因为我性疏野,不晓世故,不过我从小爱好书画,但家无藏,乏师友为之指导。”有趣的是,他不仅无师友指导,且他一生并未踏足远行游学、观名山碑刻,始终停留在绍兴。这倒让我想起了德国大哲学家康德,一辈子躲在柯尼斯堡著书立说。他们的成功与传统认知里的成功有点区别,他们未曾行万里路、历经巨变、遭遇奇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领域里的大师。

大抵沉于艺术研究不善钻营的人日子都过得清苦些。徐生翁与邓石如是有些相像的,他们的平淡是一开始就清楚的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不是功名利禄的追求,亦不是商海浮沉的计较,狷介自适,以布衣终天年。不过,徐生翁与邓石如相比,更不善与人交往,一生虽同样以鬻书画为生,但生活更为清寒,七子三女,家庭负担沉重。即便如此,他也未曾一改本心,趋炎附势。北洋军阀河南督军赵倜许以重金想请徐生翁为他代笔,被徐生翁婉拒。1941年,日寇入侵,绍兴沦陷,徐生翁一家十余口,每天靠裱背锡纸、糊火柴盒得菲薄之酬,吃自种蔬菜苦苦度日。

署名李生翁时期作品.jpg

徐生翁作品

徐生翁有这样的论述:“我学书画,不欲专从碑帖古画中寻求资粮,笔法材料多数还是从各种事物中若木工之运斤,泥水工之垩壁,石工之锤石,或诗歌、音乐及自然间一切动静物中取得之。有人问我学何种碑帖图画,我无以举拟。其实我习涂抹数十年,皆自造意,未尝师过一人,宗过一家。”

特意挑拣这样的论述来说是因为对于学书画者,有理解之差异。“不欲专从碑帖古画中寻求资粮”这体现的是一种学习态度,不拘泥于任何一家之言,方可自由取舍。“未尝师过一人,宗过一家。”并不是指未曾入古学习,信手拈笔便作书画。从他的学书经历来看,他临习过大量的碑贴与古画,“书法自南北朝迄唐,始美备,故学书流别,必以六朝两晋为先河,真书宗汉隶,以遍摹汉碑不能探源”而“余习隶者二十年,以隶意作真者又十余年,继嫌唐为法缚,乃习篆以窥魏晋,而魏晋古茂终逊汉人,遂沿两汉吉金,上攀彝鼎······”他的“不宗一家”是在十分清醒地知道书法的源流及各阶段的艺术风格精髓,他数十载如一日地扎根传统,在书法的道路上探索书法艺术的根,溯源求宗、博采众长。一颗树苗能否长成参天大树,并不是看最初的长势,而是看泥土底下的根,根系越发达,就更容易长成参天大树。学书亦是如此,你的根基有多稳固,决定了你在书学道路上能走多远。

署名李生翁时期作品3.jpg

徐生翁作品

但有扎实的根还远远不够。入古不出古,只能称之为古代书法艺术的临摹者,这远不能被称为大师。徐生翁无法告知人学何种碑帖图画,因为这时著书立说的他已经自成一派,已达到出古之境。徐生翁对书画艺术的探索是不断寻求书法艺术的真,这种真来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留心处处皆学问,木工、泥水工、石工等都是观察的对象,就是这样执着认真的研究,对事物深刻的领悟,让他随心所欲、别具情趣,最终铸就了他的书学境界,写出了他心目中书法艺术的化境。

很多老师说徐生翁的字是学不得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徐生翁的字难学,难在数十年如一日的“真”。徐生翁对书法艺术的探索可以说是几乎近于“空”的探索。除不可抗因素以外,徐生翁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他的意识里除了书法,别无其他,这种心无旁骛的“空”于我们当代社会而言,无疑是很难做到的。当心浮气躁的我们提笔学他之时,我们的“火气”已经使我们偏离了徐生翁的书法艺术,生翁的字不难学,难学的是他的笔墨精神。但这并不是说徐生翁的书法艺术只此一家,孤立无传。笔者认为,要学徐生翁的书法艺术,先要学徐生翁的精神与思想。当然这不是说从此闭门谢客,蜗居家中。而是由书法本源进行探索,“理论指导实践”这是在任何门类都通用的真理。倘若你连书法本源都未曾探寻一二,学来的技法也是虚有其表。

署名李徐时期作品.jpg

徐生翁作品

徐生翁一生未曾远足游学,如此安于一地,按理说会变得流俗,且他没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圈,容易因为眼界的不开阔而无法探索艺术的境界。但是徐生翁却打破了成功的规律,这需要极高的天赋与自律。综观徐生翁的经典书法作品,一种超拔于流俗之外的傲峭之气贯穿始终、从不更改。这说明徐生翁虽是幽居乡里,但内在的自我修炼却是庄严自守的,心境恬淡,却胸纳万象,他不是抱有一副“时不与我”的愤然心态幽居乡野的,他热爱这乡野气息,一草一木皆是本心,远离世俗诱惑,以一种苦中作乐的心态朝自己认定的方向一路执拗地走下去。徐生翁的生活可能困苦,但他平淡天真的心却一直保持,坚毅清静,他的境界更接近于道,似无为却有为。以自我为中心,淡化外在环境的变化迁移,平淡自守,自我造化,上善若水。

徐生翁的书法艺术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基本可以以其署名为划分依据。第一阶段,中年以前署名李徐,这个阶段的作品风格存留大量的习古碑帖之风韵,小字有二王笔法,大字以北碑体势,笔画硬朗,在几十年不断的临习之中,其书法风格逐步脱出法度,颇有欲变之势,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根基阶段。第二阶段,署名李生翁,这个阶段的作品风格以一字概括即是“放”,大气豪放,结体恣意雄浑,用笔随心所欲,韵调逐步从古学之中脱离出来,但这时期的求变意识强烈,作品中存有造作之气。第三阶段,署名徐生翁,这个阶段的作品风格可以以“收”来概括,这个阶段初期,其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已经趋于成型,后期已经完全形成徐生翁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奇绝跌宕,用笔方圆并施,顿挫明显却又沉郁,其笔画间处处见收,线条趋短,平淡苍涩,兼容并序,结体简,笔力老,干净利索,整体透着一种强烈的稚拙、厚朴、野辣、劲逸之感,并由此构成一种强悍的生命律动之美。

署名徐生翁时期作品1.jpg

徐生翁作品

大师之所以被称为大师,定有比常人更加触类旁通的聪慧。徐生翁的篆刻,同样是别具一格。邓散木先生在《徐生翁》一文中曾说:“单刀正锋,任意刻划,朴野可爱。跟齐白石异曲同工。”沈定庵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书法经典·徐生翁》卷中,收录了徐生翁自用印九方,阴文五方曰:“生翁”“徐生翁”“生翁”“系出东海”“生翁李徐”;阳文四方曰:“生翁造”“生翁”“生翁所作”“生翁”。这些自用印内容简单,且皆由自己篆刻,其用刀刚健古拙、纵横快利、恣意潇洒,结字简约,平淡厚朴,毫无矫揉造作之气,尽显天真。

徐生翁的绘画作品较少,且以荷花、菊花、梅花、松柏为题材。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菊花,淡泊明志;梅花,铮铮傲骨,岁寒不凋;松柏,坚贞不屈,庄重肃穆。而这些题材的象征意义就如其本人的品格。徐生翁的画,以书法为根,顿挫枯涩,坚贞傲骨,格调清雅,以折笔涩笔简单勾勒,便生出一股疏离极简之韵味,极具个人特色,就连“黑繁”的黄宾虹,也十分推崇:“以书法入画,其晚年所作画,萧疏淡远,虽寥寥几笔,而气韵生动,乃八大山人、徐青藤、倪迂一派风格。为我所拜倒。”

署名徐生翁时期作品2.jpg

徐生翁作品

徐生翁在书法、绘画、篆刻方面均成就斐然。上个世纪80年代,徐生翁的书法引起书界莫大关注,被誉为“丑书”,有学者评论曰:“在‘丑书’的现代实践方面,徐生翁无疑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开拓者。他的‘丑书’在20世纪后期产生了引动潮流的巨大影响,从而使徐生翁成为20世纪中国书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仅对当代书法的审美影响而言,徐生翁似已远远超过沈尹默。”常熟萧退庵评徐生翁晚年书法曰:“是书已臻化境,无人相合,妙造自然,其为远绍六朝两晋,而加以炉冶,一洗近人侧媚之习,真逸品也。”

徐生翁书法是晚清碑学以来,沿着碑学的路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典型。其一生所执着的笔墨精神与艺术追求将碑学推向又一个新的历史走向。在条件极为艰苦、文化遭遇动荡冲击的时代里,徐生翁坚守艺术本真、不断深度挖掘,将传统、生活、自然相融合,创造出奇崛纵横的“丑书”,他不仅表现出近现代艺术对真的诉求探索,更是民族精神文化在中国艺术精神的一次完美展现,笔墨当随时代,徐生翁做到了,而我们仍需努力。

署名徐生翁时期作品3.jpg

徐生翁作品

署名徐生翁时期作品4.jpg

徐生翁作品

署名徐生翁时期作品5.jpg

徐生翁作品

署名徐生翁时期作品6.jpg

徐生翁作品

署名徐生翁时期作品7.jpg

徐生翁作品

署名徐生翁时期作品8.jpg

徐生翁作品

徐生翁时期绘画.jpg

徐生翁作品

徐生翁时期绘画5.jpeg

徐生翁作品

徐生翁时期绘画6.jpg

徐生翁作品

徐生翁时期书法绘画.jpg

徐生翁作品

徐生翁时期书法绘画1.jpg

徐生翁作品

徐生翁时期书法绘画2.jpg

徐生翁作品

徐生翁时期书法绘画3.jpg

徐生翁作品

 

徐生翁篆刻《生翁所作》

  

徐生翁篆刻作品《徐生翁》


                                                                              

  

徐生翁.jpg


徐生翁   (1875-1964) 早年姓李,名徐。中年以李生翁书署,晚年始复姓徐,仍号生翁。浙江绍兴人。曾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一生以鬻书画为生,生活清寒而狷介自适。书法由颜真卿入手,上溯晋魏汉秦,尤得力于北朝碑版,所作古朴无华而有奇逸骄纵之气,乡人号为“孩儿体”。能篆刻、绘画,风格一如其书。《美术丛刊》《中国书法》有专题介绍,有《二十世纪书法经典——徐生翁》卷。



关键词: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中国艺术博览杂志社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929407417@qq.com
电话:010-63012099
地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7号207 京ICP备160263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