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杂志概况  |  封面人物  |  名家风采  |  艺苑杂谈  |  名家鉴赏  |  人物推荐  |  收藏天地  |  文化资讯  |  名家工作室  |  名馆推荐
 
 封面人物
   · 封面人物
>>更多
 
 
  • 中国艺术博览(201802)
  • 万福攸同郭子良书法集
  • 中国艺术博览(201712)
  • 中国艺术博览(201702)
 
 杂志订阅
查看往期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首页 > 封面人物 > 封面人物
 

王中军:收藏艺术品到极致

 王中军和他的宝贝收藏

      王中军算得上是中国新一辈富人阶层里和媒体关系最亲近的一个,对于大部分约访,除非是时间上实在无法配合,基本上都能做到来者不拒,和他旗下众明星一贯的没有新闻也要制造出新闻的高调作风保持着高度一致。他也很乐意给人留下手机号码,对新出道的或者事先没有做好功课的记者问的一些不太靠谱的问题,也都是一脸和煦、耐心十足地一一作答,知无不言,连家这样私密的领地也敞开大门任人参观拍照,毫不介意被人看个通透。

  也许,对于这样一个迈入知天命年纪的男人,过尽千帆,有着下过乡、扛过枪、打过工、留过洋的特殊经历,才有了这一切尽在把握的从容气度,才可以敞开心怀,平静面对身边的一切人与事。说穿了,娱乐别人是手段,目的是娱乐自己。

  每天只上半天班

  从创业时起,王中军就一直保留着早上11点起床、只工作半天的习惯。他的秘书也都习惯性地把他所有的约会安排在下午。如果要用几个步骤来形容王中军寻常的一天,那么就是:早上11点起床,在家吃饭或到公司吃饭,听秘书这天的工作安排,谁要见他,他要见谁,只有特别重要的事,秘书才会提前一天通知他;晚上一般都没什么事,通常是约上几个好朋友吃吃饭,打打牌。“我从来就不是个工作狂,从创业开始就一直是11点起床,只工作半天,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王中军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找人、找钱、定目标、做决定,而这些工作并不需要在办公室、会议室里解决。

  2001年的春天,王中军的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公司成立。不久,这位大家长就安排了一个带员工回自己的老家辽宁绥中的忆苦思甜之旅。带领着数十人的团队爬山、住大炕的王中军,让他的员工见识到这位未来在中国娱乐圈翻云覆雨的老大最放松和真性情的一面,听他讲达美乐在美国比必胜客要受欢迎,因而延伸出他在美国一天送16个小时外卖的经历;听他讲刚看完还没有配乐的《寻枪》的精采之处,但更吸引人的反倒是他眼睛里焕发出的神采,于是了解了他对电影是真诚的热爱而不仅仅当它是一桩生意。

  10多年时间过去了,华谊公司的普通员工再难得有像绥中之旅那样近距离接触他们老大的机会,王中军常去公司,但只管理公司不到10位高管人员,对下属公司,他一概“放手”。周末的王中军,原则是不进城,和家人呆在一起,或者是举行各种形式和主题的Party,而更多时间是用来跟朋友聊天、看树、看花、看马,或者去艺术家的工作室转转,看看雕塑和油画。

  作为一个影视娱乐集团的总裁,和自己旗下的那些耀眼明星相比,王中军的知名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媒体上曝光出来的关于他的种种:京郊占地300亩的大马场、奢华至极的私家庄园、名贵收藏、豪门夜宴,以及每一次出席公众场合都有美女环绕的迤逦风光……

  收藏到极致

  王中军很舍得为自己的爱好付出昂贵代价,但商人的本性却让他做任何事都懂得把握一个“度”,不仅不至于玩物丧志,更开发出爱好与商业的关系。像他的马场,就被做成了一个高端俱乐部,自己玩了也不耽误赚钱。艺术品收藏这一块,几年前还被陈东升嘲讽过瞎买,现在看来赚了很多。王中军的爱好都是阶段性的,一阶段是马,一阶段是建筑,坚持最长的是收藏。

  他的马场,不仅那动辄数十万美金的马儿是他的宝贝,连那些拴马桩也个个来历不寻常,都是他从各地淘来的收藏,“中国古代除了佛像几乎没有好的雕塑,我的这几十个拴马桩子可能就是最有特点的雕塑了。”

  这种细节处的珍贵也体现在他家门外那7000平方米院子里种的500余棵树木上,其中一棵有百年历史的紫薇树是他花10万块专门请人从南方移植过来,它的价值不在于花朵的艳丽,而在于3个月不败的悠长花期。

  这里的每一棵古树都有故事,在他自建的2000平方米欧式别墅里,每一个小物件也都蕴藏着他的情感和心思。房间转角的一幅小画,洗手台上的一座小雕塑,在那里存在了几百年后,已经不单纯的仅是一幅画和一座雕塑。

  指着厅里那欧式古典风格的家具,王中军介绍这是他在法国的一间古堡里淘到的路易十七时期的宝贝,总共20多件,他花了4万英镑装满了一个集装箱给托运回北京。客厅茶几上的马雕则是1817年法国凯旋门大赛的冠军马的雕塑,是他在法国的一个古董店里发现的。喜欢雕塑,开始也只是因为房子装饰的需要,通过拍卖会买了不少欧洲十八九世纪的雕塑,但后来在中央美院教授等专业人士的推荐下,开始惊讶于国内雕塑家的创作水平,他收藏了中国当代雕塑家田石信、向京、瞿广慈(微博)、魏广信、李向群等人的作品。越收越多,各类雕塑已有了几百件,家里都摆不下了。

  他一直欣赏欧洲人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他们往往一代代地保留着祖先的房子和物品,将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流传下去,并以此为荣。他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说:“卖什么也不能卖这房子!”

  王中军的收藏没有刻意地追求投资价值,都是兴致所至。就像他第一次在向京的工作室看到她的雕塑作品,觉得很符合自己的感觉,于是把二三十件作品全部买了下来,平均价格才1万块左右。但到今天,也不过五六年的时间,向京的作品没有个几十万是拿不下来的。

  收藏油画则是王中军一直以来的爱好,他曾以当一名美术老师作为理想度过了一整段的少年时光,学画、学艺术设计的那段经历其实是让他比一般附庸风雅的商人要更多一些专业的眼光和判断力的。当他有一些经济能力能满足自己的爱好后,便开始了大手笔的收藏。他买的画很两极,常常是最大牌的跟完全没有名气的。“到目前为止,我收藏了杨飞云的油画最多,有十多幅,艾轩的也有十来幅,王沂东的有五六幅。杨飞云画的肖像,在表达方式上很独特,而艾轩的画特点也很明显,黑白调子更丰富。收藏不要有共识;审美取向也不要一致,它是一个爱好,是一件轻松的事。”

  每到春拍和秋拍的时节,王中军都会放下手里的一切事务,去欣赏所有的拍卖会预展。悬挂在门廊通往游泳池影壁墙上的那幅巨大油画是陈逸飞的《娟娟》,是王中军在一次秋拍中花400多万拍下的。

  纯粹地为了收藏而做了十多年收藏家的王中军,随着藏品越来越多,也开始做一些调整。2004年,他卖掉了一些油画,吃惊地发现增值巨大,少的有四五倍,多的则达到上百倍。当初1万元买的作品,现在可以卖到200万元了,收藏的回报竟然已经超过了炒股、炒房。

  “但我收藏还是会遵循自己的审美取向,不太受别人影响,也不太听别人的。这几年市场比较好,换些手,卖些不需要永久收藏的东西,不是单纯为了能赚多少钱,而是为了买些终极收藏品。严格地说,我并不是一个炒家,对大多数作品,我是一个终极藏家。”

  他想未来也许会再找一块地建一座小型美术馆,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既满足自己对建筑设计的爱好,又可以给他的宝贝们一个专属领地。至于会不会对外开放,那双藏在镜片后的眼睛闪现出狡黠的笑意:“我是一个自娱自乐的人”。这或可当作是他对自己半生最精辟的总结。




关键词: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中国艺术博览杂志社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929407417@qq.com
电话:010-63012099
地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7号207 京ICP备16026328号-1